木漆工作家 八代淳子
木漆工 作家 八代淳子 Yashiro Junko
1970 埼玉縣出生
1993 東京芸術大学美術学部工芸科卒業
1995 東京芸術大学大学院漆芸専攻修了
八代淳子的工房兼住家,位在四季分明的輕井澤森林裏。 在這裡,四季的更迭非常明顯,尤其是秋天的紅葉,冬天的瑞雪,夏天森林的翠綠,風景美到有時會忘了要動手做東西了!
漆藝本科的修業:
八代淳子國高中都是就讀私立美術大學附屬中學,原本也很自然地要去唸私立的美術大學,不過當時的八代淳子,選擇了挑戰日本藝術學校的最高殿堂:東京藝術大學。不服輸的她也如願的考進了東京藝大。 剛開始都是為了畢業後的就職做準備,所以在課業上也沒有特別的鑽研,會選擇「漆藝」也只單純對「木材」這個素材比較親近的樣子。
領入門的恩師:林曉
八代淳子在研究所時,遇見了恩師「林曉」,是林教授跟她說要不要徹頭徹尾的來學習漆藝呀! 就這樣,林教授幾乎是以一對一的教學方式,從基礎徹底的教授她漆工藝的實作,也是這樣打下了八代淳子在漆器工藝上面的基礎。
研究所畢業一年後,八代淳子開始以漆工藝製作生活中的器皿,有人問說為何不到傳統的漆工藝產地去就職,她認為傳統漆工藝產地的工房或是職人,難免會受傳統的羈絆,她希望做出只屬於她自己的作品。
有別於傳統漆器的現代器皿:八代淳子從中學開始就打下的美術根基,充分表現在作品的設計感上面,現代感的線條,融合傳統紋樣的內涵,金屬質感的搭配,讓漆器多了一點現代美術的氣質,也讓作品非常具有獨特性,一眼就可以認出八代淳子的作品。 在作品的裝飾上,八代淳子會以蒔繪的技法來做圖案裝飾,常用的唐松紋,是因為工房外面有一顆大唐松,在季節跟時辰的光影變幻下,色彩非常的豐富,所以也變成她創作作品中蠻常出現的裝飾。
漆工藝的分工:漆工藝是非常傳統採分業制的生產體系。漆器的胎(本體)大部分是以木頭製成(叫做「木地」),漆器產地專門製作木胎的就稱為「木地師」。木地師將木胎做好之後,再交由漆藝的工匠或職人進行塗漆相關的作業,然後再交給專門的批發店去銷售。 傳統的漆藝師,跟製作木胎的木地師是分開的。
八代淳子的漆藝作品,特別的是所有的木胎,都不假手他人,由八代淳子自己親手製作的,所以她的作品,可以有完全獨一無二的造型。日本漆工藝家連木胎都可以自己製作的,屈指可數。製作木胎又是另外一門工藝了,可以兼具木工及漆藝的作家非常少見。
乾漆:這邊要特別介紹「乾漆」這項漆器工藝。 乾漆是發源自中國的漆藝技法,早期是用來做佛像。有脫胎乾漆造,跟木胎乾漆造兩種。 也有所謂脫胎漆器的說法,簡單來說,以石膏,陶土,木頭等等先做出造型,然後用和紙或是麻布,覆蓋在胎體上面,一層一層以漆作為黏著劑疊出厚度,然後將硬化後的漆體從胎體上面剝除,就做出跟胎體一樣的器型,然後再進行漆器的各項加工,即是乾漆的作品。 八代淳子的乾漆作品,主要是蓮弁皿,形如蓮花花瓣的脫胎漆皿,另外,為了兼具堅固耐用,在傳統「一閑張」的作品上面,還是有木胎為底,再一層一層貼上和紙加固,質地也很輕但是非常堅固。 一閑張也是漆器的傳統工藝,傳統是用竹子編出器皿的輪廓,然後用和紙或是麻布,以漆為黏著劑,一層一層黏著在竹編胎體之上,待累積到一定厚度之後,就形成堅固耐用的器皿。
漆器的使用:
漆的特性,耐高溫,抗酸鹼,非常適合做食器使用。 早期大家對漆器的印象可能都是日本味增湯的漆碗,但實際上盛裝菜餚的各式器皿都有漆器的存在。
金繼(金繕):這些年由於日式器皿風潮的流行,也帶動了金繼這項陶瓷修復工藝。天然生漆由於黏著性很高,防水,乾燥之後非常堅硬,而且無毒!非常適合作食用器皿的修復。這些年也越來越多人接觸到陶瓷器金繼的修復。 由於傳統的金繼修復,至少要花上二個月的時間,在每一道工序之後,都要給「漆」完全乾燥的時間,一般來說每一道至少要二週。 完整金繼的修復作業,手續繁複而且耗時,還是交給專家吧。
關於漆器的日常使用及保養:
八代淳子提供了大家一個非常貼切的說明:把它當作你的雙手一樣呵護,用粗糙的菜瓜布刷手,手會痛,所以不要用會刮傷的粗菜瓜布^^ 纖纖玉手長時間照射陽光也會曬傷是吧,所以要避免直射日光。 不想要用在自己手上面的,就盡量避免就對囉!
然後切記,微波爐跟洗碗機都不適用喔。
photos are provided by artist, all rights reserved.
照片由作家提供,禁止複製轉載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