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口要
竹口 要 たけぐち かなめ Takeguchi Kaname
- 1973年 熊本縣出生,小時候舉家搬遷到滋賀甲南
- 1992年 滋賀県立信楽窯業試験場 素地焼成科修了
- 1993年 同上 ・釉薬科修了
- 1994年 同上 ・小物轆轤科修了
- 拜入陶藝家_岸本謙仁老師門下四年
- 1998年 京都 ㈱羅工房入社(陶磁器制作・設計)
- 2004年 獨立築窯
- 2014年 將工房遷移至滋賀縣東近江市_Hemslojd in Koto「ことうヘムスロイド村」

工房位於滋賀縣東近江市,公有的藝術家駐村設施,hemslojd是瑞典語『手工藝』的意思,村內有五組工藝家長年駐村創作,
每年五月會在藝術村內舉辦創作市集。 東近江市(前身舊湖東町)因為瑞典的姐妹市手工藝極為盛行,為這個緣故,
市公所便將這片綠地規劃成手工藝家駐村創作的場所,以紀念姐妹市的締結。

utuwa kobako 是竹口 要 陶藝創作的品牌(屋號)。
作家從以前就非常喜歡小箱子,從紙箱,馬口鐵箱,木箱等,從老箱子到新的箱子,只要把心愛的收藏,好好的收在箱子裡,
然後,偶爾打開箱子偷看一下,那個打開箱子的瞬間就很滿足開心~
後來作家開始做陶之後,希望自己的作品,也一樣可以讓使用的人有相同的驚喜跟喜悅,所以就取了utuwa kobako這個屋號。
(utuwa 是器(うつわ)、kobako是小箱(こばこ))
在作品的使用上,為了要好拿容易使用,輕盈以及就口的觸感,所以竹口要的器皿,特別的強調薄度。
將信樂產的陶土,透過獨自的調和,可以更緊實的燒結,所以竹口要的作品會比一般的陶器還要堅固。

非常重視表面光滑的質感,但實際上卻是大膽地使用荒土,在荒土上特別強調滑順的質感,
所以會做出特別不同的風味,同時因為要將荒土的粗糙,做到光滑的表面,實際上花的工序比我們想像的多太多。
作家希望可以透過土,傳遞作家手的溫度。 竹口 要的作品,乍看以爲是瓷器,或是半瓷器 / stoneware,但經確認,
完全都是陶土,沒有摻入任何瓷土的成分。 將陶土的荒土,做到這樣平滑柔順,且有瓷器般高密度燒結,確實值得一再強調。

象牙色跟薄雲色(個展限定)的器皿,特別使用不容易產生釉裂的釉藥,比較不容易顯髒。
竹口要的陶土,透過自己特別的調配,是白色的陶土,而且質地特別緊密。 主要作品釉色「象牙色」,
外層是消光的透明釉,而且特別使用不易產生釉裂的釉藥調配,所以經年使用,也不容易沾染髒污。

砂金色的器皿,則會依使用的時間,開始產生光澤並逐漸發黑亮。 砂金色,是竹口 要 招牌的釉彩,
有如鏽蝕般的質感,散發出金色斑駁的光澤。 這個釉色,主要在於錳礦與釉藥的調和。
在工房竹口 要給我們看他用了好些年的砂金色杯,就黑到發亮,金色光澤反而少了。
無論是一直不變的質感,或是自己的手所培養出來的器皿的光澤,都是各有各的優點,
作家希望透過這些生活道具,可以讓使用者的生活更加美好。 可以讓原本不喜歡陶器的人們,
因為接觸了自己的作品而慢慢的喜歡上陶器,這個就是竹口要做陶的動力了。

竹口要的作品除了強調實用性之外,設計感也是個人作品的特色,簡單,洗鍊,器型上都有獨到的品味,個人特色濃厚,辨識度很高,器型上面總有中古歐洲爵士風味。


竹口要首次海外個展,特別為了台北的朋友們,做了不少連日本都很少看得到的作品。
2021.04.18. 因為疫情的關係,作家不能來台,不過精彩的作品,全部給了台灣呦,台灣的粉絲們,可要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。
「本篇記事所使用之圖片,照片,影像均由竹口 要 所提供,非經同意,不得複製,轉載使用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