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工 大山求
侘び寂び 黑鐵工藝 大山 求
前言:侘び寂び_先一窺日本『侘寂美學』,再來看大山 求。
『侘び』跟『寂び』、在日文上面是二個不同的字語。侘び(WABI)是茶道中傳達的美學之一,
『簡素の中に見いだされる清澄・閑寂な趣』亦即是簡單,素樸之外在(或是不完美)內含的清淨,安靜之美。
亦即非追求外表的美,而重視內在意涵。
表現在茶道上,就是無關環境,無關茶席道具,外在都可以是簡陋的,但品茶時隱含的靜寂才是真美。
寂び(SABI):在閑寂間或長久時間後可以感受到的更深層,更豐富的美。
寂び(然び)語意也有內部的本質滲透到外表之意。
物品的本質,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表現於外在。 以金屬來譬喻,就是生鏽,所以日文的鏽(錆び)也是同音字。
隨著時間,物件的老朽,相對於豐富的內在,二種相反的內函互相作用而表現在同一物品上。
簡單言之,『寂び』指的是物品在時間造成的老舊外表下,所帶來物件本質之美。
石燈籠上面的青苔如此,大山求鐵器的鏽也是如此。
侘び寂び:侘寂之美,可以簡化成為安靜素樸之美,隨時間推移而來的物件本質的美。 簡單理解侘寂之美,再來看大山求的作品, 『簡單質樸的外在,自然的鏽蝕外露,還有『虫食い』的美感。』 (虫食い是日本傳統工藝上會引用的美學概念之一,就是把蛀蟲蛀蝕的痕跡留下來或是表現在作品上, 以譬喻時間推移之美,以及外表的不完美)。 稍微理解侘寂之美,然後,我們就可以來認識『大山 求』了。
大山 求:(おおやま もとむ 、大山是姓氏,單名求。)
廣島縣福山市出生,東京長大、高中畢業後,進入日本設計界名門學校 セツ . モードセミナー
(Setsu Mode Seminar:由畫風獨特的畫家『長沢 節』所創立的設計學校,
是孕育日本多位著名插畫家,廣告設計,流行風格等知名人物的設計名校,
1954年以畫室的型態成立,後來移轉到青山的現址,很可惜於2017年已經閉校)。
設計學校畢業之後,先在流行服飾業當設計師,後來轉為自由插畫家自行接案。
會從事鐵工的創作,起因是來自於插畫的委託者常常會希望大山 求可以將他們委託的插畫作品加以立體化,
也就是透過類似雕塑的方式把插畫變成立體的造型作品。
在這個過程中,鐵件經常是被大山 求用來做立體創作的素材,也從這個時候開始,大山求開始喜歡上黑鐵的創作。
決心專門從事金屬創作之後,大山求從東京搬到千葉,租了一間獨棟的房子,這樣從事鐵工的創作比較不會吵到別人,
在千葉十年間,主要創作都是以裝置藝術的大型作品或是擺設的Object為主,期間歷經了日本經濟黃金期間,
大型作品十分搶手。 然而在美國次貸風暴引發一連串金融危機當下,日本也同步受到影響,大型作品擺設不再好賣,
危機也是轉機,大山 求開始轉為創作日常生活中可以實際使用到的物件。
轉作日常生活可以使用的創作之後,大山 求將工房從千葉一口氣往南遷移,遷到離故鄉廣島比較近的山口縣,
剛開始在周南市,後來在光市的現址找到這間大倉庫,位於山林間,左鄰右舍離得很遠,空間挑高,打開門身後就是山林,
非常適合鐵工創作的地點,一遷過來就是十年了,也在山口這邊結婚生子,目前有個二歲的女兒~
太太最早也是大山求作品的粉絲~ 所以對大山求的創作也十分體諒。
(山口縣光市,如果搭乘在來線JR一路往廣島前進,途中好幾段都是貼著瀨戶內海行進,這是大山求回程時特別報給我們的意外之旅。)
大山求與台灣:
大山求的母親在出生不久後,就被祖父一起帶到台灣(當時日治),在台灣經歷了童年跟求學時期,一直到中學之後才又跟隨祖父回到廣島,
那時正值終戰之前,回到廣島的祖父,母親,都經歷了廣島原爆,也就是所謂的『被爆者』,那場原爆之後,母親是倖存了,
但是身體一直都不好。 母親常常跟大山求提起在台灣的日子,大山求知道母親非常懷念在台灣的歲月,但是直到最後一刻,
因為身子不好終究沒能再度來到台灣,母親念茲在茲的台灣儼然是她的第二故鄉,大山求對於台灣,自然有一份很特別的情感。
大山求的創作:正如他的作品一般,不是那麼明亮,帶點昏暗時更有靜寂的美感。近代日本作家作品裡面,
最能夠輕易體現侘び寂び之美的,大山 求應該是排很前面了。
這樣的創作,大山 求喜歡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獨處,遇到個展時,更是會一個人關在工房裏邊,甚至好幾天連家都沒回,
除了他之外,工房只有一隻貓會偶爾出現。
太太是大山求忠實的粉絲,所以能夠充分體諒,也不會來到工房這邊打擾他的創作。
光市旁邊就是瀨戶內海,平常除了工房後面山林散步之外,偶爾也會跑到寧靜的海邊。
招牌作品:灯明,
是大山求這些年來最被認為是招牌的作品。 創作的來源,是來自早期日本的生活型態。
以前日式家屋多有地爐(囲炉裏)、地爐上方會用掛鉤從天花板垂下來,勾著鉄瓶煮水或是鐵鍋煮料理,
那個從天花板垂掛下來的長鐵件叫自在鉤(じざいかぎ)。
自在鉤的型態就是燈明的吊件了,然後點燃油燈的碟子,其實是來自早期除了官方富人家,
一般民家是用不起蠟燭的,多是用個淺碟子放綿燈芯,倒入燈油點燃來照明,那個就是大山求燈明掛著點油燈的原型了。
招牌作品:立燈(stand light)。
跟燈明一樣,在個展時都是秒殺的作品,黑鐵的鐵件,簡單的造型,燈罩等鐵件都是手工打造,
不管放在哪一個角落,都是一種極靜謐的美感存在。
招牌作品:琺瑯花器_琺瑯的加工需要800度的高溫,同時在製程中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,所以一般手工創作金屬物件的,很少有人會碰琺瑯,
因為成功率不高。大山 求即是少數中的少數了。 這二年新作的琺瑯花器也是開展就售完的逸品
這樣的大山求,以前只有部分茶道具會在台灣有看到,這次2019年10月26~28大山求本人,帶著他所有的侘び寂び,回到母親的第二故鄉。
大山求 台灣 首次個展 品味大山求的日本美學_侘び寂び
大山求 的作品 有如『靜物畫』一般 Still Life
2021年09月25日起。Still Life 大山 求 安部太一 2人展
九月的展,大山 求即將與島根縣的陶藝家安部太一,一起詮釋各自的still life.
這是以銷售為目的的展覽,看展必須事先報名。
報名辦法於開展前一週內公告於粉絲專頁
Still Life by Oyama Motomu
例えば卓上に置かれた物の存在に、
そこに存在する光に、
物と物の関係に、
それらの織りなす一瞬に、
日常の風景に慈しみが在ります。
大山求 對「Still Life」的註解
在 桌上擺著的物體的存在
在 那處所存在的光
在 物體與物體的關係
在 那些所有 交織而成的一瞬
日常的風景裡,祥和 存在著.
大山求 之 Still Life
2024年,Still Life 再現
第二度的雙人展,延續still life的主題,再次演繹生活中的靜物畫
2024年07月07日起開展,入場辦法請參考開展前粉絲專頁相關貼文。
開展首日作家 安部太一 在廊。